在《中國好聲音》的某一期,華少因為在節(jié)目快結束的時候以400字左右每分鐘的語速播報了一片廣告,節(jié)目中的他語速超快,主持人華少獲封“中國好舌頭”。不過,不知是不是贊助商的壓力,我們看到在最近的節(jié)目中,華少的語速慢了下來。網友紛紛好奇,并在各大論壇競相模仿,甚至一些惡搞笑話也頻繁被網友傳播,華少的“好舌頭”到底是怎樣練成的?聲動小編為你一一揭開其中秘密。
華少一戰(zhàn)成名的超快語速
練嘴皮子是主持人一輩子的事兒
《中國好聲音》里,華少那段沒有提詞器、沒有臺詞稿,47秒內念出350個字的神奇表現(xiàn)被網友奉為“奇葩”。華少雖然在節(jié)目中只是一個“打醬油”的主持人,但卻成功地憑借這段“表演”獲封“中國好舌頭”。為什么非要把廣告念得這樣快?華少解釋說:“錄制前兩期節(jié)目時的語速挺正常的,直到第三期節(jié)目,這段廣告詞的錄制出現(xiàn)一點小問題,導演組讓我再念一遍,而且要念得快一點,結果就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的‘光速版本’。其實大家都不喜歡看廣告,所以我就想說得快一些,當然,也是故意營造一些喜劇效果。 ”
那么,華少的“好舌頭”究竟是怎樣練成的?對此,遼寧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專業(yè)教研室主任李伯冉給出了專業(yè)解釋。“播音主持專業(yè)的學生,基本功就是語音和發(fā)聲。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個是普通話要標準,另一個是呼吸要到位。像華少這樣的播報方式,是需要學生們平時通過相聲中的慣口和繞口令來練習的。”李伯冉告訴記者,大篇幅的播報過程中,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華少使用的就是“偷氣法”,也叫“窒息法”,“就是近乎一口氣讀完,中間換氣的時間很短暫,旁人甚至聽不出來。 ”
李伯冉表示,這些基本功,作為播音主持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是每天都要練習的。“我曾聽過一個段子,相聲大師丁廣泉帶出很多徒弟,有一次下鄉(xiāng)演出,天氣太冷,徒弟們的嘴都凍瓢了,說話個個不利索。只有丁老爺子一上臺,全部觀眾都被鎮(zhèn)住。老爺子解釋說,他從小就在三九天練慣口,早就習慣了。所以說,一旦入了這行,練嘴皮子就是一輩子的事兒。 ”
學習階段不建議效仿華少的做法
在上周五的節(jié)目中,華少意外地將念廣告的速度大大降低。李伯冉認為,其實華少“好舌頭”的做法并不是播音主持專業(yè)學生們的好榜樣,“這個讓我們大家膜拜的方式,和播音不是一個概念,華少只是播報贊助商的名稱,而這樣的廣告用語,是不需要態(tài)度、媒體立場的。而如果是播報新聞,就不能用這種語速了,會讓人覺得播音員輕視新聞內容。另外,華少作為知名主持人,主持的又是一檔綜藝娛樂節(jié)目,所以他更多的是在追求自己的風格和個性。仔細聽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字的發(fā)音都被他‘吃’掉了。在學習階段,我們是不建議模仿這種方式的。 ”
另外,李伯冉也認為,華少之前的播報速度實在太快,不僅觀眾聽不清,贊助商恐怕也聽不清。“所以,華少在最近一期節(jié)目中放慢語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這個節(jié)目不是他追求個性的舞臺。 ”
網友評論
還沒有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