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中國的配樂越來越缺少真正的中國元素了,所以我很想聽到真正的中國元素。”在美國知名城市好萊塢工作的著名華裔音樂家王宗賢坦言對中國電影音樂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好萊塢星光大道(資料配圖)
王宗賢作為一名華裔音樂家,有著異乎常人的精彩履歷,他曾獲得美國知名艾美獎最佳音樂大獎,也曾為好萊塢諸多大片配樂,更是為美國著名鬼才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拍攝的紀錄片、卡通片等作曲,并且是國內(nèi)知名電影人李安、成龍、唐季禮“御用級”電影配樂制作大師。
雖早已蜚聲音樂界,生活中的王宗賢卻遠沒有他的名氣“大牌”,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的過程中,幽默風趣的他一直“制造”爽朗的笑聲。
“我對音樂的喜愛可能是與生俱來的。”王宗賢告訴記者,他的母親是個音樂家,彈得一手好鋼琴。“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在澡盆里洗澡,我母親會故意彈錯幾個音符,當時我就會從澡盆里爬出來。”他說,這是母親對他音樂的啟蒙。
王宗賢的父親是名科學家,如同遺傳了母親的音樂才華一樣,王宗賢同樣從父親身上遺傳了“科學天賦”。
18歲從美國南加州音樂系畢業(yè)后,“閑來無事”的王宗賢考取了牛津大學醫(yī)學專業(yè),并一直讀到博士。“那時候有兩條道等著我,一條道就是從事音樂,另外一條道是將來能成為一個非常棒的醫(yī)生。”
但是王宗賢在認真“詢問”自己后,最終沒有選擇做醫(yī)生。他笑談,“如果我是一個外科醫(yī)生的話,做完手術(shù)后我可能把剪刀留在你的肚子里,或者把其他東西留在你的內(nèi)臟中,那樣的話我覺得我太不職業(yè)了。”“我的心是屬于音樂、屬于藝術(shù)的。”
“音樂是只靈動的貓。”王宗賢覺得音樂的形式豐富多樣,很像生活中的貓,有時溫順有時嬉鬧。“用各種各樣的音樂來表達人類所產(chǎn)生的各種情感,喜怒哀樂皆在其中。”
談及中國的電影音樂,曾為《神話》、《紅番區(qū)》等中國知名電影配樂的王宗賢希望,未來中國的電影音樂可以“唱”出更多自己的聲音。“中國電影音樂起步是源于向美國等西方國家學習,我希望年輕的導演能夠推陳出新,把屬于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元素融入我們現(xiàn)在的電影音樂中,而不是盲目地追隨好萊塢。”
“比如我們可以把各種各樣的中國樂器融入其中。”王宗賢認為,成功的中國電影音樂應該是在音樂聲響起之時,讓觀眾產(chǎn)生共鳴,并且知道這就是中國電影、中國音樂。
與中國新生代導演的合作,讓王宗賢看到中國電影配樂的希望。此前在給寧浩的電影《黃金大劫案》配樂過程中,他感受到年輕導演的敬業(yè),“寧浩是很尊重音樂的導演,在制作配樂過程中,他并不是給我一些規(guī)定或者是下一些指令,而是跟我一起工作,一起討論,一起完成配樂。”王宗賢說,“這樣做出的電影配樂一定會是個好音樂。”
網(wǎng)友評論
還沒有評論哦